茄绵疫病

  一、症状

  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茄果,也能为害茄苗引起猝倒,在适宜条件下,叶、花、茎各部也能受害。近地面果实先发病。长茄类各品种多数先在果实腰部受害,初呈水渍状圆形病斑,以后逐渐扩大、凹陷,使果实腰部霉烂,病果落到潮湿的地面则全果腐烂,遍生白霉。

茄绵疫病

  二、病原物

 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.,为鞭毛菌亚门真菌。孢囊梗无色纤细,不分枝,孢子囊无色,卵圆形,大小18~76×15~60微米;孢子囊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。游动孢子卵形,双鞭毛,大小10~14×6~8微米。

  病菌的有性时期是在病组织内产生雄器和藏卵器,经结合后在藏卵器内形成卵孢子藏卵器球形,薄壁,无色,直径21~25微米。卵孢子球形,厚壁,淡黄褐色,直径19~22微米直接萌发为芽管,芽管生长为菌丝。


茄绵疫病菌   1 .孢囊梗及孢子囊   2.卵孢子

  三、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

 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。翌年卵孢子经雨水溅到茄子果实上,萌发长出芽管,芽管与茄子表面接触后产生附着器,从其底部生出侵入丝,穿透寄主表皮侵入,后病斑上产生孢子囊,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,借风雨传播,形成再侵染,秋后在病组织中形成卵孢子越冬。

  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8~30℃,适宜发病温度为30℃,相对湿度85%,有利于孢子形成,95%以上菌丝生长旺盛。在适宜条件下,病果经24小时即显症,64小时即可再侵染。因此高温多雨,湿度大成为此病流行条件。地势低洼,水位较高,土壤粘重及雨后水淹,管理粗放和杂草丛生的地块,发病重。


  四、防治

  (1)选用抗病品种。如:兴城紫圆茄、通选一号、贵州冬茄、济南早小长茄、辽茄3号、丰研1号、四川墨茄、竹丝茄、青选4号等; (2)实行轮作,选择高低适中、排灌方便的田块,秋冬深翻,施足优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植;及时中耕、整枝,摘除病果、病叶;采用地膜覆盖,增施磷、钾肥等;(3)发病初期喷洒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,或40%三乙膦酸铝(乙磷铝)可湿性粉剂200倍液、70%乙膦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8%甲霜灵·锰锌400~500倍液、72.2%普力克水剂700—800倍液、?2%绿乳铜乳油500倍液、80%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72%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%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。隔7~10天1次,防治2次或3次,同时要注意喷药保护果实。


分享